当地铁采用地面和高架形式时,火灾工况疏散路径较为简单,与其相匹配的防烟排烟运作模式可参照地面建筑的设计要求。当位于地下时,由于火灾点的不同,形成人员疏散路径及其相匹配的防烟排烟运作模式不同。主要分为:站台层公共区火灾、车轨区火灾、站厅层公共区火灾、设备管理区火灾、区间隧道火灾和辅助线段区间火灾等几种工况运作模式。本节主要介绍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火灾工况下人员数撒和房烟排烟的运作模式。
一、地下车站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1)当车站发生火灾时,开启车站通风排烟系统、在6mim内控制火灾烟气在起火层,不进人安全区,疏散路径内烟气层应保持在1.5m及以上高度,在疏散楼梯口形成1.5m/s的向下气流,阻止烟气蔓延至起火层以上的楼层,人员迎着新风向疏散。
2)位于站厅自动检票机门处于敞开状态,同时打开位于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之间所有栏栅门,使乘客无阻挡通过出入口,疏散到地面。
3)确认本站火灾后,应通过应急广播、信息显示或人员管理等措施,劝阻地面出入口处乘客不再进入车站。
4)确认本站火灾后,控制中心调度应使其他列车不再进入事故车站或快速通过不停站。
二、区间隧道火灾工况模式
1)列车在区间内发生火灾时,在列车完好且未失去动力情况下,应将列车开行至前方车站,在车站组织人员疏散。火灾列车滞留在区间内时,应纵向组织通风排烟,保证疏散路径处于新风区。
2)在区间隧道火灾时启动通风排烟系统,应能在隧道内控制火灾烟气定向流动,上风方向人员迎着新风向疏散。区间火灾排烟应按单洞区间隧道断面的排烟流速不小于2m/s,且高于计算临界烟气控制流速,但排烟流速不得大于11m/s设计,并应保证烟气不进入车站隧道区域。
思考题
1.地铁内的重点防火区域有哪些?
2.地铁内人员疏散楼梯及通道的宽度要求是什么?
3.地铁内哪些位置需要设置防烟排烟系统?
4.地铁在区间运行中发生火灾时如何处置?
参考文献
[1]公安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二卷):消防管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2]公安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三卷):消防规划 · 公共消防设施 · 建筑防火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